{{ $t('FEZ002') }}設備組|
高二誠班 何依庭、陳昱禎 報導
5月4日下午本校非常榮幸再次邀請臺北醫學大學神經再生醫學博士學位學程高祖仁教授蒞臨,與同學們分享「神經迴路形成-軸突生長與引導」講座。
高祖仁教授於台北醫學大學任教,專精神經發育、細胞生物學相關生物醫學類研究。此次講座,教授予我們初步介紹神經迴路的生成、發育,以及在巨觀與微觀角度下的多層面學術成果。在短短一個半小時內,帶我們領略了神經科學領域博大精深、開啟對神經世界的無限想像、認識涵蓋多種跨領域學科的科學研究,教授用簡潔而清晰的介紹引領我們探索、解答動物體神經細胞地基礎樣貌:接受訊息的樹突、向外傳遞訊息的軸突,及神經纖維連結處的突觸之間是如何調控牽動全身的神經系統,在我們人類中樞神經:腦與脊髓的複雜構造,它們彼此是透過什麼方式而連動,種種知識相信都在同學們心中開啟了神經科學的第一課。
除了了解基本構造外,教授更深入解析人體神經系統在胚胎時期的發育過程,由不同的早期器官一步步發育為成熟的神經系統。接著以更細微的角度分析單個至群體神經細胞的發育階段:細胞分裂、細胞移動、細胞分化、細胞聚集、迴路行程、細胞凋亡與迴路重整。透過對於這些神經細胞在胚胎時期發育、凋亡的研究,人們能更佳地掌控老化與迴路重整期自然凋亡的相似處,因此這些實驗皆積極證實不同物質與迴路行程的關聯。教授舉出,在軸突末端生長錐的部分,能夠控制細胞的路徑選擇,並經過多重研究認證,找出了導致軸突引導的原因:不同受體、配體間的結合所導致的排斥或吸引關係。而了解神經元疾病也是神經科學所專注的課題之一,一例例真實的實際病例呈現了神經迴路錯誤而導致的不良後果,像是我們所熟知的漸凍人症,也正是神經退化性疾病之一,不勝枚舉的科學家為這些漸進而致命的病期而努力鑽研,研究於如何改善、延長存活期限甚至痊癒,希望透過神經迴路的解碼與探究,在未來戰勝疾病。神經科學所予患者、醫者的意義,也透過這些資訊而震撼地在我們面前呈現。
這次教授予九年級同學為主的神經專題講座,相信是很多同學接觸相關領域的第一次契機,非常感謝教授所帶來的豐富講座,不論是在嶄新知識的接觸及深入領域的探索,都是令人受益匪淺的一次指導。
活動相片連結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A4U9ansOZjVadRokzru9EVqr7IQX-SwP?usp=sharing
{{ $t('FEZ003') }}2023-05-08
{{ $t('FEZ004') }}2023-05-08|
{{ $t('FEZ005')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