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設備組|
高二愛班 張綾芸 張育慈 報導
3月16號下午,我們第四屆生醫社很榮幸能夠邀請到中研院生醫所的陳志成副所長蒞臨演講,陳志成教授是第一位提出痠覺理論的研究者,而他今天為我們帶來的主題是「認識痠痛與痠覺」,帶領我們從痠覺和痛覺的定義、架構進行比對。
痛覺是什麼?
痛覺是人體主觀的感覺,許多的受體分子產生電訊號,活化痛覺受器而讓身體感覺到疼痛。我們可以用止痛藥來減緩疼痛,例如嗎啡和麻藥。而若是動物的話我們則可以從它的行為、遭受刺激的程度來得知是否是否產生疼痛反應。
痠覺是什麼?
為組織酸化所伴隨的疼痛,教授強調組織酸化造成的是痠覺非痛覺,疲勞運動、坐姿不良等都可能會讓我們覺得痠。許多病人覺得痠令人坐立不安,痛覺就像是憂鬱症,而痠覺則像躁鬱症。
痠覺和痛覺如何區分?
教授首先提出「痠不等於痛」的說法,並且分享了不同國家的病人解釋痠痛的影片,有些人解釋成痠、有些人則解釋成痛,顯示各個國家的人因為各自背景不同而對痠痛的解釋不同。另外,痠和痛在英文中皆為pain,因此我們並無法從病人的語言中得知他們所遭受的究竟是痠?還是痛?於是,教授創造了一個新的字詞解釋痠——sngception教授也分享了痛覺研究在小鼠上的實驗,圖表顯示了組織酸化造成的是酸覺而不是痛覺。
為何會全身痠痛 ?
全身痠痛的產生其實就是由於慢性疼痛過敏化現象,陳志成教授利用小鼠實驗發現,若小鼠的腳掌曾經發炎,再次讓它的肌肉受到刺激時,會產生更強烈的反應,衍伸成慢性疼痛。
酸也可以止痛 ?
陳志成教授從實驗中得知酸可以透過釋放物質p在肌肉來止痛,物質p會刺激痛覺神經,造成熱痛紅腫,免疫細胞會釋放組織胺,讓痛覺神經更加敏感化。也因此教授認為可作為止痛的新療法——「增生療法」。
勉勵與鼓舞
"The definition of sng is needed." 痠痛領域依然有許多謎題等著我們一一探索,教授也在此勉勵同學們未來能夠從多方領域去深入探討痠覺與痛覺。
透過此次的演講,生醫社的社員們對於痠覺理論及其形成機制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也在演講結束後向教授提出了許多加深加廣的問題,受益良多 !
活動照片連結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MnfOBrVAZx-IEcDFjrDBnNPnxHxL8dPh
{{ $t('FEZ003') }}2023-03-22
{{ $t('FEZ004') }}2023-03-22|
{{ $t('FEZ005') }}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