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設備組|
高二勇班 王羽昕報導
5月18日有幸邀請到林建甫教授再度蒞臨本校演講,主題是「新經濟趨勢下年輕人最佳選擇」。目前擔任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的林建甫教授,同時身兼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教授及台大名譽教授多種身份,百忙中抽空來到學校演講,讓我們倍感珍惜這次機會。首先,教授向大家介紹了中國信託金控的演變與願景,包括囊括海內外290項大獎的佳績,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中國信託歌,傳承了中國信託的使命與理念,並且利用歌曲的方式鼓勵全員同心努力,實現文化價值。
接下來介紹的財經知識,教授以淺顯易懂的口吻說明了疫情後社會上產生的經濟問題:三年的新冠疫情加上膠著的俄烏戰爭及美中貿易戰,時刻影響著社會經濟。2022年嚴重的通膨造成物價波動,人民難以負擔、俄烏戰爭引起糧食及能源價格暴漲等社會議題值得身為學生的我們主動了解。教授也提到,現在是一個開放資料的時代,許多產業都能在「大數據」的精準分析之下,更有效率地運行。如今發達的科技也為許多產業注入新血,在電子商務方面,包括疫情間流行的外送平台、網路購物、線上教學、NETFLIX等影音平台的興起。大健康產業,例如微機電和微流體系統、微創手術、基因定序與編輯等,已經在社會上顯現其價值,並且有著逐漸流行的趨勢。農業結合物聯網、雲端科技、感測器與無人載具,能夠建構數位產銷體系,準確掌握農作物的生長狀況及消費者的需求,以便及時做出調整與變動。另外,為了達到無人自駕交通的最終目標,越來越多車廠開始發展電動車,屆時待自駕系統發展完整後,這項目標便極有可能達成。
最後是有關人生未來選擇的部分,在學校裡,教科書是有標準答案的,但進入社會工作後,將會發現不是所有事情都有明確答案,我們需要培養獨立自主的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方法無非搜集資訊,去判斷其因果關係、產生解決方案,並依照解決方案安排計劃。林建甫教授鼓勵我們多在大學時藉由閱讀原文書和雜誌學習第一手的資料,也可利用商業周刊來增廣視野,並在此階段培養第二專長。到了研究所便可接受專才教育,深耕特定領域並創造知識與價值。
這場融合了專業知識、人生規劃與心境調適的講座帶給我很大的震撼,感謝林建甫教授的精彩演講。相信無論對於財經方面已有深入瞭解,或者尚未決定未來方向的同學,這場演講無疑是我們跨入財經領域的契機。
高二勇班 黃佑生報導
此次講座的大綱一共分為五大部分,分別是「2023疫後重生」、「經濟趨勢」、「產業方向」、「經濟思考」與「經濟大道」。講座的剛開始,林建甫教授先簡單介紹中國信託金控的歷史演變,除了介紹服務範圍,說明如何一步一步塑造企業價值,同時實踐企業使命「以金融服務全球」也強調我們未來須以「誠信、創新、專業、團隊、關懷」作為就職時行為規範的價值觀。
教授首先講到2023年為轉捩點,從2019疫情衝擊全球到現今3年過去已轉變為「疫後新時代」的階段。各國看似解除鎖國、開放進出口資源供給、跨國企業再度進駐能迎來經濟恢復正軌,然而其中有諸多因素如俄烏戰爭,導致俄羅斯與烏克蘭本地能源原料出口困難從而使能源、糧食價格暴漲或是美中關係進入修席依德陷阱中。教授特別提到從疫情爆發時各國為了消弭疫情的損失,紛紛採用量化寬鬆、降息的貨幣政策,卻使熱錢在資金市場過多,反而使全球貨幣動盪激烈。看似熱絡的市場活動,一旦戳破美好的泡泡幻象,表面下卻是通貨膨脹、貨幣流動性氾濫、全球經濟衰退等挑戰在疫後新時代接踵而來。
接著教授講述第四次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社會變革,說明科技、經濟與生活密不可分。第四次工業革命不再只有單一領域的技術突破,而是透過數位化與物聯化加速新興技術與創新成果的傳播,不同技術、不同學科彼此融合、應用橫跨各個面向的領域。同時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也展露鋒芒,從模仿、建立人類下棋模式的資料庫到從0開始自學,到如今人工智慧已不侷限於計算與學習,而是將應用擴及到更加生活化的層面,也引發產業趨勢調整與潛在新興行業的發展。教授特別提到隨著疫情爆發到漸漸平緩的過程中,健康已成為我們加重關心的議題、不容忽視的一環,因此「健康產業」將人工智慧與生技技術整合、相互作用,諸如基因編輯技術搭配AI影像辨識,提升藥物治療準確度甚至能剪下先天缺陷基因,而選擇正確、優良的基因,大幅降低遺傳性疾病對人體的危害;抑或是廣設智慧行動醫院,能突破實體醫院看診的局限性,發展出更多元的醫療選擇方案,也有效增加醫療體系工作效率,並把醫療服務範圍擴展更廣泛。
教授也提到工業革命4.0開創「開放資料」時代的同時,也改寫了經濟趨勢。藉由大數據分析、自動化,造成物聯網更全面滲透經濟應用層面,驅動了平台經濟、共享經濟的產生。平台經濟能直接利用公開開放的資料,即時、直接變成消費者與生產者溝通媒介,促進雙向需求,顛覆傳統以「生產者對消費者」的單向商業模式。且在「零接觸」、「零距離」成為疫後經濟新展望,零接觸結合平台經濟發展已變成新創公司擴大企業規模的工具與策略之一,連傳統農業都不用再把氣候條件視為影響最重大的因素,自然環境對農業的影響正漸漸降低,農業也能透過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無人感測器來建立智慧農業體系,精確掌握作物生長情況及直接了解消費者需求。
最後教授在闡述「經濟大道」人生課題時,把經濟理論活用在人生中,要如何以最小成本達到人生最大的利益?教授告訴我們便是深入了解自己,從認識自我的過程中慢慢調整心態,清楚意識到什麼個特質建構了自己才能培養自信心與驅動自己向前的意志力,而在人生道路追尋理想時要保持積極進取(Think positively, act aggressively) 、具有宏觀的國際視野、多善用瑣碎時間,充實自己並培養好習慣以及終身學習,此外教授也特別強調外文學習的重要,並提到一些學習外文的訣竅,可以藉由外文影集、TED Talks、Podcast提升自身外文程度又不會感到枯燥乏味。當以上這些成功關鍵因素都具備時最終才能完成、實現自我。
活動相片連結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ph4zEcIwgOq8UdgGnNdTPOeo1sq30Ssc?usp=sharing
{{ $t('FEZ003') }}2023-05-24
{{ $t('FEZ004') }}2023-05-24|
{{ $t('FEZ005')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