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設備組|
11月9日財經素養課程講座首度邀請前永豐金控總經理、現任燃點公民平台蕭子昂理事長,蒞臨本校與九年級及高中部同學在視聽教室內進行分享。本次講座主題為「金融與理財」。以下是高二同學的講座報導:
高二勇班 林鋐瑜 林仕晟報導
因為最近受到聯準會一年來連續升息的影響,周子昂理事長一開始的主題訂在利率方面,向我們介紹降息與升息的影響,以及央行如何在金融體系內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例如控制投資 通膨及失業率等 影響經濟成長。利率並非由市場決定,而是由政府操控,包括美國、英國甚至是台灣在低利率的時期,人們的借錢投資 高消費,經濟活動都會增加,政府的政策也被稱為寬鬆貨幣政策。而在高利率的環境,人們會偏向把金錢存入銀行,而其他的消費行為則與低利率環境相反。
理事長也介紹了現代銀行的運作:銀行以利息吸引民眾存款,並把這些資金用於放貸或是投資,以此獲得更多金錢來源;金錢則透過銀行的槓桿擴張效應,加速經濟成長。這個運作方式,就叫做利差,理事長介紹許多種利息的利率:例如存款、信用卡、房貸…。總結來說,銀行是高獲利、高槓桿的無本生意。也因此被政府歸類於高度控管的範圍,必須配合法律以及政府政策一起並行。理事長進一步介紹許多台灣特有的金融控股公司,這些企業旗下有許多業務部門,有投信、保險、財務管理、信託或是交易室……。
美元是無可取代的國際貨幣,而貨幣的發行需要鐵錢作於儲備,沒有儲備的貨幣形同一張紙。這時人們就想到透過黃金或是白銀當作一個國家的儲備,貨幣發行時不能高出國家的黃金儲備量。因為美國是全世界的經濟之母,美國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全世界,理事長分析美國在2022年以前利率持續下跌了40年。因為政客追求持續經濟成長,且美元的地位無法取代,低物價使美國規避通膨,也允許政府持續壓低利率借更多的錢,進而導致美國的外債不斷上升。而這持續低利率的代價就是美國人低存款、投資風險拉高、中產階級與製造業消失等等,也在2008年時出現影響全世界的金融危機。去年發生的矽谷銀行與瑞士信貸銀行倒閉的原因,是因為疫情不斷升息導致銀行的資金流通困難,存款的人認為這家銀行有危機發生的潛在風險,因而想把自己的存款迅速領出,造成擠兌問題。銀行則在沒有資金應對的情況下只能邁向倒閉之路,也有可能是因為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制度只有25萬美金的補償,因此這些上流人士才會想要把更多的金錢迅速提領出來。
理事長依據我們的興趣向我們介紹投資理財的觀念及一些老師的個人看法。投資理財的工具有很多種:存款、股票、債卷、外匯、期貨以及加密貨幣……,投資之前必須問問自己投資的目的,是為了獲利還是其他因素。同時也要評估自己風險承擔能力,設立投資工具,停損停利點,以及自身的金融知識範疇。對於單一標的的投資,基本功夫包含分析基本面以及技術面,老師推薦的是基本面,必須分析產業優勢,以及研究公司的財務報表等等。許多台股的股民參考的指標則是技術面,但大多是短線投資操作,老師也不建議使用技術面投資,必須分析指數大盤的走向,結合國際政治經濟趨勢等等。選擇屬於自己的投資標的時,要評估不同商品的風險以及槓桿問題。高風險也不一定代表高報酬,必須充分了解該投資工具,清楚擬定目標。老師的名言是 Discipline-Discipline-Discipline,克服人性才是致富的方法。
最後理事長與我們分享,未來我們畢業的金融工作機會,必須兼有專業知識與人際關係,以及擔任銀行員的道德遵守等等,因為長期與大量金錢接觸,看得到卻吃不到的感覺必須克服。但是在金融業工作的薪水實際上是比許多產業高出許多的,也鼓勵同學可以往這方向邁進。
高二勇班 林子曦 林妤恩報導
有關金融制度的形成,交易模式從以物易物到有衡量價值、實用性高的貨幣。蕭理事長提到了「持有成本」的概念:任何資產都有持有成本,例如:土地持有稅、保管費、保險費等,而台灣持有成本較其他國家低。過去交子鋪和現代銀行幫我們保管資產,交子鋪收取的保管費類似現在的利息,顯示持有成本的存在,現代的銀行系統,則讓我們資產從負持有變正持有。銀行為無成本生意、高獲利且高槓桿,它們利用與老百姓借錢還錢的過程賺取利差,從放款與存款利息中獲利,銀行放款利息通常高於存款利息,銀行才能賺錢。銀行放款利息與風險保管有關,相較於房貸,信用卡利率比較高,因為存在無法還款的風險;房貸利率較低,因為錢付清前房子不是你的,若無力履行抵押合約或無力清償債務時,房子可以被法拍、被拿去賣。金錢透過銀行系統達到槓桿擴張效應,加速經濟成長。銀行原本由政府獨佔,直到1990年開放民營銀行。金控是指不做業務只做管理的控股公司,例如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租賃公司等,而台灣金控密度高。銀行主要業務除了存款與貸款、信託與保險代理、還能做到財富管理。銀行更允許民眾開戶存錢,因此金錢不再有持有成本,成為正資產。央行是銀行的銀行,決定了利率走向,銀行負責的則是活絡經貿活動。當央行利率壓低時,市場活躍,借錢投資情況多,但可能造成通貨膨脹、房地產價格被炒高、中低收入面臨困境的問題;相反的利率升高時,錢相對難借,民眾自然不願投資消費,此時可能造成經濟衰退。利率非市場能自由決定的,決定者應為政府,例如貿易自由的美國利率也是由美國聯邦銀行所決定的。
依據布列登條約,貨幣發行國家必須要等值的黃金作為儲備,然而越戰拖垮美國經濟的同時,美國沒有足夠的黃金卻狂印鈔票,而以外匯、國力、軍事、政治作為擔保,其他國家卻繼續買單,導致美金成為國際貨幣。1980年代起美國一直持續高利率的政策(9%~15%)為了活絡市場活動,美國政客追求經濟成長(美國規避通膨、民眾生活改善、企業獲利成長、股價新高,政府收割經濟成長紅利)。40年前全球化時代的展開,美國資金不投資國內,而流到中國幫忙蓋工廠導致美國利率降低,中國輸出物美價廉的物品給美國消費,雖然美國沒有通貨膨脹但欠債越來越高,存款越來越不值錢(因為低利率),退休族群辛苦、一班民眾資產消失、中產階級消失、製造業消失,2008年的金融危機更使中國崛起。
川普上任之後,認為不能依賴中國便宜產品,製造業應回歸美國、物價上升、開始升息、經濟衰退、銀行倒閉(例如矽谷銀行),如果民眾對銀行沒信心,便都會想要將錢領出來,造成擠兌問題。另外,瑞士信貸也是因升息而倒閉(因投資人大幅虧損政府不理睬)。低利率會造成貧富差距擴大,中產階級拿不到利息、無法存錢、富豪有能力借很多錢去投資(例房地產)。而言歸台灣,有錢人錢都放國外,沒辦法刺激台灣經濟、薪資停滯、房地產飆升。
第三個主題是「投資理財」。投資理財的工具:有存款、股票、債券、外匯大眾物資(石油、黃金)、基金(共同、私募、避險、ETF)、期貨,對於「數位貨幣」新興的投資工具,每個人的觀點有所不同,老師提到了自己對於「加密貨幣」的看法:因為較難有推測的根據,比較像是賭博。再來是投資前自己應該完善思考過的重點,分別為:投資目的、投資時間區間、自身擁有的金融知識及風險承擔能力(選擇工具、設立停損點)。兩種投資理財的基本功夫:第一種是單一標的投資—基本分析:首先是是分析公司財務報表、策略、產業競爭優勢等;再來是是技術分析,分析股票走勢圖型。不過技術分析的缺點是即使不合理,仍和群眾行為相互引導,會被群眾影響,有時候不能經由推論得到結果。第二種是指數大盤投資:整體經濟分析;分析利率走勢、經濟成長、世界及國家的政治等。
有了需具備的知識、概念、能力後,就需要找「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選擇標的物、投資商品等,都是需要考量的。老師特別提醒同學以下幾點:要自己做好研究,不要只聽明牌;要擬定投資策略、設立停損點等,最重要的是要克服人性:「不要貪圖賣在最高點、不要虧損就不理」。最後也再次提點同學:「保證收益一定是不誠實」、「超棒的報酬率是因為沒有看清楚裡面的風險」。
最後,老師向同學們分享「金融業的機會」。首先是需要具備的能力,可以先分為專業知識和人際關係,除了這兩種可以作為選擇工作內容依據的能力外,道德操守也是十分重要的。再來老師介紹了相關的學習科目、工作申請條件、未來薪資等,讓對這方面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有更具體的目標及前進的動力。
活動相片連結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eDtfnNjRt26mbtuvgExG2xr8HMAxjNYA?usp=sharing
{{ $t('FEZ003') }}2023-12-06
{{ $t('FEZ004') }}2023-12-06|
{{ $t('FEZ005')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