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設備組|
科學與熱情的量子旅程 高二誠班 林宜霆 陳品翰 報導 8月7日父親節前夕,香港城市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香港物理學會名譽司庫 - 王欣副教授蒞臨本校,帶領近百位的高二、三同學踏上一場探索量子世界的奇幻旅程。 王欣副教授擁有北京大學物理學系學士學位,並於哥倫比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量子物理學、凝聚態物理學、量子計算與量子控制。他曾發表多篇重要論文,提出「SUPCODE動力學修正量子門」理論,也登上《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國際期刊,並擔任《Physical Review Research》編輯委員。 講座一開始,王欣副教授以「國際量子科學日」作為開場,帶領同學們認識量子科學發展歷程,在分享國際研討會所見所聞的同時,也向同學們大力推薦閱讀原文書籍。隨後介紹了何謂量子1.0、2.0,以及量子力學的應用;在講解過程中,王欣副教授也介紹了波粒二象性、不確定原理、機率波、熵與隧穿效應等量子核心概念,並巧妙引用蘇軾詩詞等文化元素,讓抽象的理論變得易於理解與記憶。 接著,王欣副教授精簡地說明以量子物理學的介紹和發展史,期間也與同學們互動、問答,激發思辨,並透過簡報生動地幫同學們複習高中的物理、帶入新的知識。接下來的演講可以分為量子1.0和量子2.0,量子1.0主要在講解探究「最小」的過程和無線分割與否的辯論,而兩千多年後的量子2.0時代,人們開始了解並探究如何運用量子科學,也延伸出許多誘人省思的悖論。演講的最後,王欣副教授送個各位同學一句霍金說過的話:「Science is not only a disciple of reason but, also, one of romance and passion.」(科學不僅是理性的信眾,也是浪漫和激情的門徒) 。不少同學於講座結束後繼續到圖書館向王欣副教授請教,老師也以充滿熱情的回覆解惑。 在這場講座中,王欣副教授如同破浪的開拓者,手握羅盤,為我們展開新世界的地平線。在王欣副教授引領下,抽象的量子理論不再遙不可及,而是成為激發思辨與想像的燃料,不只是傳遞知識,更打開了一扇門,讓同學們得以窺見科學背後更深層的世界觀。這場講座不僅拓展了視野,更激起了同學們對科學的熱情與好奇,讓我們意識到 - 學習從來不只是求解答案,而是持續發問、勇敢探索的旅程。
{{ $t('FEZ003') }}2025-08-22
{{ $t('FEZ004') }}2025-08-22|
{{ $t('FEZ005')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