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中學部|
「學問 問學」
本校創校73週年慶祝大會於110年12月24日舉行,很榮幸邀請到初中第九屆、現任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教授暨臺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神經外科部主任鄭宏志博士返來,在慶祝大會活動結束後,學長鄭宏志博士與其同班同學洪肇勳董事長兩位特別移駕到B1視聽室,與高中學弟妹們分享他的生涯歷程,以「學問 問學」為主軸,縱貫他巨大成功背後的人生哲理。以下是高三同學的講座報導:
高三誠/林彥慈、施泓伶 報導
始於興趣,忠於專業
「你們必得自己造就自己。」初中時老師的這句話,為學長在未來的人生態度埋下了正向的種子。學長感慨的提到自己年少時參加寫生比賽獲獎的經歷,多年過去了,長久的持續投入,直到現在他的繪畫功底不減反增,不但成為他繁忙生活中的片刻寧靜,更讓他在專業領域有不同於他人的美感經驗。
人生的高峰始於對“特立獨行的追求”!學長以其求學時進入實驗室研究時的經歷舉例說明:『中樞神經再生』在傳統教科書上是被認為不可行的,但當時的指導教授向他說:「我們只做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在這樣的鼓勵與開導下,他勇敢邁出了這一步——醫學界重要的一大步。
學問 問學
接著,學長揭露了他成就背後的核心價值——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個人品德。學長藉由愛因斯坦所言:「教育的目的是把每個人都訓練成一個自己有獨立思想的人。成功之道,是先通過鑽研成為某一行的行家之後起家的。」引出他做學問的態度——經科學研究顯示,當投入一件事的時間超過一萬個小時,就能把一件事做到專精,這也正是終生學習的重要性。
隨即話鋒一轉,學長提出培養社交能力的重要性,當一個人學會花兩倍於自己說話的時間來傾聽並學會提問,就表示他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他以猶太人的教育方式為例,鼓勵我們挑戰既定框架而非照單全收,在思考問題的同時也要多方面考量,就能擁有更全面的視野。
品德與能力
最後,學長提到品德跟能力必須同時兼顧,在品德方面他強調「謙卑」、「反省」及「心中永遠充滿希望」。謙卑與自省的能力讓我們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而心中永遠充滿希望讓我們能專注於正向思考。另外在能力方面則是四大守則:「財商」、「時間管理」、「選擇能力」、「積極行動教育78:22法則」,以上不僅僅是一個成功人士所需具備的條件,身為學生的我們也可將此作為處事準則,培養上述能力。
生活是一段旅程
在結束前,學長以生活是一段旅程作為結語,這不僅僅是他的人生歷練,更是對同學們的期許。在人生旅途上重要的是過程,得失只是種心境,我們該聚焦的應該是生命中的點點滴滴——那些與你愛的人及愛你的人共度的驚鴻片刻。
活動相片連結
https://photos.app.goo.gl/LXHDKzicnjkPRV3t9
{{ $t('FEZ003') }}2022-01-13
{{ $t('FEZ004') }}2022-01-14|
{{ $t('FEZ005') }}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