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設備組|
通貨膨脹該怎麼辦?
第15屆學術人才養成計畫在10月27日(四)下午邀請到了政治大學財政學系,同時也是本校家長黃智聰教授,再次蒞校以「通貨膨脹該怎麼辦?」為題進行演講,以下為高二同學的講座報導:
高二勇班/蕭韻珈 報導
10月27號下午,很榮幸邀請到政治大學財金學系黃智聰教授蒞臨本校進行演講。在演講正式進入主題前,教授為我們稍微介紹了財政系和金融系的不同。簡單來說,財政系著重研究的是政府的收入與投資,而金融系則是著重於企業的收入與投資。演講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為什麼有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所造成的影響」以及「世界各國與台灣的因應之道」。
為什麼有通貨膨脹?
教授先以通貨膨脹的定義為我們做說明:普遍商品的物價在某一段時間內以連續性的幅度上漲,即稱為通貨膨脹。教授強調並不是單一物價上漲就算是通貨膨脹,需要普遍商品集體上漲以及持續性的發生,兩個條件缺一不可,輕度的物價上漲只算是經濟中的潤滑劑。
通貨膨脹的成因主要分為兩個類型,需求拉動型以及成本推動型。短期內,政府或民間持續過度的消費或投資,市場裡所流通的貨幣增加,導致物價上漲,產生需求拉動型的通貨膨脹;當原物料以及工資上升,導致生產成本的增加,廠商將減少雇用勞動以及減少原物料的使用,造成市場中的供給減少,物價因而上漲,產生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造成的影響
教授接續說明通貨膨脹帶來的影響:通貨膨脹不僅對民生經濟有著很大的影響,對於整體經濟更是不利。一、造成所得與財富重分配,各種商品價格上漲的幅度不一,若物價上漲率大於工資上漲率,則薪資的實質價值就會降低。而擁有股票、土地與房屋的持有者,物價上升時,財富相對於其他人增加,進而造成社會貧富更不均。二、交易成本提高,通貨膨脹發生時,商店為了重印價目表所付出的菜單成本、人們為了減少持有貨幣來避免價值的減損而付出的皮鞋成本,以及物價上升時,人們花時間與資源收集商品資訊的資訊成本。因為物價波動而投入資源來應變的損失,社會上的一部份資源被消耗,造成資源的使用沒有效率。
世界各國與台灣的因應之道
再來教授以美國、英國為例,在發生通貨膨脹時主要採取的手段為提高基準利率,通過升息來減少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數量,以抑制通貨膨脹。相對而言,教授也介紹了另一種調降方式,降息發生於經濟停止成長時,用以刺激經濟活動,恢復市場景氣。最後教授先以台灣的現狀進行介紹,台灣遭受疫情影響,為了因應疫情的紓困與振興,政府支出過於龐大,以及疫情過去後,台灣民眾的報復性消費,都導致了物價的上漲。政府目前的應對方法是升息與降稅,透過利率的調高以及減少徵關鍵原物料稅以減輕負擔,企圖降低通貨膨脹所帶來的影響。
這次演講,雖然只有短短兩個小時的時間,教授還是為我們清楚的介紹了通貨膨脹的基礎理論,使我們了解現今民生與社會最關心的議題之一,讓我們對於經濟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使每位聽講同學收穫滿滿、受益良多,是非常寶貴的一次經驗。
111.10.27財經素養課程專題講座活動相片-黃智聰老師
{{ $t('FEZ013') }}
{{ $t('FEZ003') }}2022-11-23
{{ $t('FEZ004') }}2022-11-24|
{{ $t('FEZ005')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