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中學部|
經濟趨勢與人生
第14屆學術人才養成計畫——財經專題,於11月18日早上的首場專題講座邀請到前臺灣經濟研究院院長、現任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林建甫教授蒞校以「經濟趨勢與人生」為題進行演講。教授多次蒞校演講,在聽講的過程中每每能夠深刻感受到到林教授的用心:演講內容都與時事相關,也加入了許多新鮮的話題與議題,不僅僅只介紹經濟方面的學問,更包含了對於未來追求自我實現時應具備的人格特質,也有對人性的探討,更對於未來的人生給予了學生們積極面向的建議。以下是兩位高三同學的講座報導:
高三勇班/李海寧、謝昕彧 報導
本次講座共分為四部分,分別是「經濟改變了什麼?」、「貨幣財政新挑戰」、「新時代新經濟」及「經濟人生」。而在講座的一開始,教授先向我們介紹中國信託的歷史演變,除了介紹其服務的範圍,也說明這個企業的使命與願景,並強調就業時我們應具備的五個價值觀:「誠信、創新、專業、團隊、關懷」。
教授首先講到了於2019年開始的新冠肺炎對於全球經濟造成的改變與衝擊。根據統計,2020年的全球經濟成長率為負3.4,然而台灣卻在這一片低迷中逆成長了3.1,教授表示台灣之所以能在此次疫情中相對其他國家較不受影響,是源自於2003年SARS的經驗。嚴峻的COVID-19的疫情帶給全球前所未有的挑戰,然而在這場危機中,許多新的機會也在慢慢形成,如:生化醫療、電商、配送平台、AI、線上辦公等,這些都是在疫情下急速成長的產業。而教授也提到,畢竟疫情的影響是短期的,瘟神一過,經濟一定會反彈,重回正軌。最終真正留下的難題是貧富不均、世代不公;而去思考如何解決這些衍生出的問題便是這場疫情帶給我們的課題。
接著,教授向我們說明全球目前面臨的貨幣財政的新挑戰。林教授提到目前全球央行的貨幣政策繼續維持寬鬆,此舉會造成貨幣流動性氾濫、通膨、資產價格上漲……等問題;動一髮牽全身,這便是經濟學深深吸引我們的地方。
在經濟與人生的單元中,教授強調經濟學行為實際上就是選擇的行為,表示人生是由不斷的「選擇」所組成,如何衡量每個抉擇背後造成的結果及影響,正是經濟學家感興趣的問題。在做出每個抉擇時,經濟學基本架構建立在人們是理性而有邏輯的,並且會依循最小成本、最大利益的原則。
隨後教授提到人生的課題,以蘇格拉底、老子、尼采等古代名人所說過的話做為例子,告訴我們需要去認識、了解自己才能在未來有更多的突破。教授也提到在人生的道路上須具備的幾個要素,像是積極好奇的求知態度、保有國際觀、善用時間、多方學習等,此外教授也特別強調外文學習的重要,並提點我們外文學習的幾個要領,以及推薦英文的影集,像是六人行、CSI、TED Talks等。這些都是我們終身受用的成功祕訣。
最後,林教授鼓勵我們做事積極、努力充實自己、達成馬洛斯金字塔所提到的「自我實現」;教授說了一句話:“Think positively, Act aggressively. ”(樂觀思考,積極行動)林建甫教授這句話無疑是對身為高三生,正在為升學努力的我們一句重要的叮嚀。
在會後提問的時間中,同學也提出了許多有趣的問題,如:美元濫發導致通膨對未來會造成什麼影響?教授對比特幣和類似虛擬貨幣的未來發展有什麼看法?教授在回答的過程中除了針對同學所提的問題進行詳細的解釋與說明,也在其中穿插了許多額外相關的知識與相關例證,使我們除了得到問題的答案外也吸收了許多額外的知識。
參加這場學術人才的講座使我們除了更了解當今時代的經濟趨勢之外,也收穫了許多對未來人生有莫大幫助的建議。
{{ $t('FEZ013') }}
{{ $t('FEZ003') }}2021-12-08
{{ $t('FEZ004') }}2021-12-10|
{{ $t('FEZ005') }}352|